不知道大家平時有沒有留意,就是在仿古筒瓦上有一個凸起的”疙瘩“?這個凸起的”疙瘩“是什么呢?今天小編就來講一下仿古筒瓦上為什么會出現這個”疙瘩“,又有什么作用呢?
古建筑上屋檐的轉角部分,因向上翹起,舒展如鳥翼而得名,主要用在屋頂相鄰兩坡屋檐之間,即平面物體有一角上起,與物體不在同一平面上。故而現在稱為翹角。

傳統建筑確定屋頂曲面曲度的方法。這種建筑在梁架層疊加高時,用舉架方法使屋頂的坡度越往上越陡,從而呈凹曲面,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,這樣形成古代建筑有的風貌。
仿古筒瓦基本上都是和下凹的板瓦組成,雨水就可順溝流下,靠近屋檐部分的板瓦叫滴水,是伸到屋檐之外的,雨水在滴落時防止時間久了會浸滲下方木料,為了防止筒瓦的掉落,也會在上面用鐵釘固定,鐵釘露的時間長了也會生銹,影響美觀,因此就有了個凸起上翹的翹腳,其目的就是為了防止瓦片脫落。